該政府對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的「零容忍」政策更加強了當局的鐵腕,藉公共衛生的名義實施各種嚴酷政策。
而又一次的,霹靂將布袋戲偶動畫搬上大銀幕,以素還真前傳為主題的同名電影,也開啟了不同於電視偶戲,霹靂電影宇宙的全新嘗試。《素還真》值得一看嗎?不管是從1988年《霹靂金光》一路追劇下來的中生代觀眾,或是在同人時代加入的新觀眾,還是喜愛角色情感的腐女眾和因為日台合作《東離劍遊紀》而入坑的年輕一輩ACG迷,相信對於這些觀眾而言,在傳統掌中戲的文化中,霹靂這幾年的突破是有目共睹的。
當然,我還是認為,雖然電影分鏡、手法、動畫等各面向的呈現越來越成熟,但不管是霹靂還是台灣動漫畫,現在需要的還是一個可以撐起這些「技術進步」的劇本故事,《素還真》的前傳故事雖然完整,但離有趣或是好劇還是有段距離,仍必須多加琢磨,要有就算是掌中偶戲的武俠故事,也不失動漫畫或金庸筆下武俠世界那般精彩的決心。Photo Credit: 威視電影提供本文經《方格子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《素還真》在聲光效果、特效與整體武打戲都有著不俗的水準,甚至過去的尷尬感也降至最低,可以說霹靂這次的《素還真》電影給觀眾的第一印象還是不錯的,尤其在電影片尾看見對後續故事的延續性,是能夠讓人期待霹靂用電影重啟的武俠世界觀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雖然這樣的突破,有時候會被傳統一代的布袋戲團說成媚俗或不正統,但我認為霹靂的偶戲確實隨著時代不斷進化,這次大銀幕的電影《素還真》就展示出累積經驗的成果,對於過去布袋戲有刻板印象的觀眾,也或許會因為這部電影而有所改觀。
Photo Credit: 威視電影提供《素還真》幕後工作照,為求畫面寫實感,火燒情節不惜燒毀片中重要場景。轉換模式與跑道是否可以讓傳統技術延續,是一個重要課題,台灣也常面臨文化轉型的抉擇,從歌仔戲、捏麵人、日式澡堂文化到外省眷村菜,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,「傳統」有時候需要創新的嘗試與包裝,才能延續長久。Photo Credit: 國發會檔案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2:鳳梨罐頭生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,政府為開發東部地區,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種植鳳梨,籌劃設置新式罐頭工廠。
鳳梨罐頭受到大眾喜愛,許多公司行號福利社紛紛向台灣農林訂購大批鳳梨罐頭,再販售員工。因此,台灣總督府鼓勵商人開設罐頭工廠,投入鳳梨罐頭生產行列,並引進新器械,從事機械化生產。最後,一罐罐鳳梨罐頭隨著滾動的傳輸帶貼上醒目商品標示,再經作業人員裝箱送至倉庫,依照訂單的需求配售至海內外。至於鳳梨罐頭的出口,1950年代初期仍以日本為主要市場,慢慢的又打進歐洲市場,銷往西德、英國。
當時物資匱乏,鳳梨罐頭是珍貴禮品,帶它探望病人能讓患者開心,社會還流傳鳳梨罐頭可治療感冒,吃了有助於緩解感冒。短時間,全台灣上百家鳳梨罐頭工廠如同雨後春筍投入是項作業,導致台灣製造的空罐供不應求。
根據資料顯示,1960年代台灣鳳梨罐頭外銷數量從200萬箱增加到300萬箱,到1970年代初期更達到400萬箱的驚人紀錄,為我國賺進可觀的外匯,也讓台灣鳳梨罐頭站上國際頂端。台糖為充實人力,遠從各鄉鎮招募女作業員,備有交通車、宿舍,還聘請廚師供應三餐。工人先揀選並汰除劣者,隨即將鳳梨送進儲料場,經洗滌後放上輸送帶,經脫皮機脫皮、去心,再進入調理室。戰後,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「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」,納入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(台灣農林),重新生產鳳梨罐頭。
政府緊急透過美援的管道進口馬口鐵 ,才暫時化解危機。1959年,美國與古巴斷交,中斷雙方貿易網絡,台灣鳳梨罐頭在華僑協助下,成功打入美國市場,不僅取代古巴,日後還締造銷售佳績。在來種鳳梨只比拳頭略大一些,而且酸性極高,多倚重其纖維作為手工編織的材料。這些作業員採晝夜兩班制,往往一班就需要上千名人力。
但您可能不知道,早年台灣外銷的鳳梨罐頭數量驚人,還締造過輝煌的世界紀錄。20世紀初,日本民間企業家岡村庄太郎在高雄鳳山成立岡村鳳梨工廠,成為製作鳳梨罐頭的開端。
台灣鳳梨栽培源起於清康熙年間,是由中國東南引進的在來種鳳梨。自此時起,中部鳳梨種植面積居全台之冠,帶動鳳梨罐頭高產量,南部的台南、高雄則是緊追在後。
為確保罐頭品質,工廠還設有化驗室,隨機抽樣檢查,以符合食品衛生標準。1957年,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(台糖)奉政府開發東台灣的指示,又獲得美援資金的挹注,擇地興建占地數十公頃的台東糖廠鳳梨工場,全力投資鳳梨罐頭製造業,在該年底開始生產糖鳳牌(Taisuco)鳳梨罐頭(圖3)。台東鳳梨工廠年產值逾新台幣上億元,繁榮地方經濟,創造很多就業機會,工廠內部常常是大量人力忙碌於生產作業,外部廣場每逢上下班時間更是車水馬龍(圖4)。今日,台灣鳳梨酥享譽盛名,大人小孩喜歡,不僅是年節送禮的最佳推薦,還是許多外國遊客造訪台灣必買的伴手禮。1941年12月,太平洋戰爭爆發,美國施行鋼鐵禁運,台灣嚴重缺乏製罐材料「馬口鐵」,以及之後遭到盟軍轟炸,各地工廠毀壞,重創鳳梨罐頭的生產鏈。1930年代,台灣鳳梨罐頭工廠惡性競爭,掀起倒閉潮,加上開英種鳳梨萎凋病大流行,陷入空前危機。
調理室有5條生產線,每條生產線兩側站滿身穿白衣、白帽作業員,戴著手套將無法清除的鳳梨皮、黑點一一削去。鳳梨台語諧音為「旺來」,民眾喜愛購買鳳梨祭神、拜拜,求得好運旺旺來。
台糖為讓東部提供源源不絕的鳳梨,從1958年起設置五年期鳳梨保證產量示範耕種區域,要以五年三次收成50公噸的產量為保證,並挑戰80公噸的目標,讓這些鳳梨全數供應製作罐頭。民營化的台鳳成為台灣最大的鳳梨企業,而甜蜜蜜的台鳳罐頭也成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。
1920年代起,開始有去籽、拔蕊、切片、高溫殺菌與冷卻的過程,為提升鳳梨品質,遠從夏威夷引入產量大、適合食用的開英種(Smooth Cayenne)鳳梨,進行大面積培育,開英種鳳梨也就是今天習稱的土鳳梨。許多商家常在年節擺飾新鮮鳳梨及鳳梨圖像,祈求生意興「旺」,財源滾滾「來」。
Photo Credit: 國發會檔案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4:台東鳳梨工場外的人潮 1950年代以降,台灣中南部鳳梨罐頭製造在原有基礎上精進,東部鳳梨罐頭也急起直追,全台灣輸出數量與日俱增。台鳳在台灣中南部推廣鳳梨栽培,不斷擴展鳳梨罐頭生產鏈(圖2)。Photo Credit: 國發會檔案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3:台糖鳳牌鳳梨罐頭 台東農民與台糖合作,鳳梨收成之後以牛車、小火車運往鳳梨工廠。鳳梨盛產時期原料充足,台東鳳梨工廠日以繼夜投入生產線。
當鳳梨生產來源穩定,鳳梨罐頭產量與日俱增,銷往日本帶來商機。Photo Credit: 國發會檔案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1:市場鳳梨販售情形 1955年,政府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,台灣農林旗下的鳳梨公司轉為民營企業,成立「台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」(台鳳),產業規模日漸拓展。
在台灣總督府主導下,成立「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」,確保鳳梨穩定收購價格,讓工廠繼續生產鳳梨罐頭。當時,鳳梨未除去芯部,也沒有切片,是將整個鳳梨削皮後裝入罐中,焊錫密封
5月,深圳法院以「非法經營罪」,將販售電子聖經播放器的四名公司職員判刑15個月到6年不等。7月,河北法院以「尋釁滋事」、「聚眾攻擊國家機關」及其他罪名將敢言的農業大亨孫大午判刑18年。
2月,董瑤瓊據報再次被抓進精神病院,只因她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遭到警方監控。羈押期間,李翹楚因患有身心疾病被多次送醫治療。同月,在囚人權律師常瑋平首次獲准會見他的代理律師,他從2020年就被強迫失蹤。5月,廣州警方以「尋釁滋事」罪嫌逮捕人權活動者兼作家王愛忠。
當局持續壓迫不符合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」的網路內容。大規模監控 當局投注巨資在全國佈設大規模監控系統,對於非法或侵權的政府監控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保障。
湖南警方於2020年12月拘捕了維權人士歐彪峰,事後控告他涉嫌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」。許多女性則表示懷疑,若沒有配套增加平等的育嬰假和幼托服務,這項政策變革反而可能擴大性別不平等。
2月,前記者馬金玉發文自述曾遭丈夫暴力虐待,引發社交媒體熱議政府對於家暴案件總是不予起訴的問題。世界人權報告・中國篇(上):習近平嘴上說要打擊不平等,實際卻不斷扼殺草根異見 人權捍衛者 當局持續打壓人權捍衛者。